這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星期四下午,你剛花了一整個禮拜,日以繼夜、嘔心瀝血地完成了一份長達二十頁,並且圖文並茂、邏輯清晰、架構完整的產品需求文件。這份文件沒有意外之下,涵蓋了所有可能的使用情境、邊界條件以及錯誤處理機制。你滿意地將它發布在公司的文件管理系統上,還特地加上了清晰的目錄和導覽指引,並在 Slack 頻道公告周知,甚至附上了簡短的導讀和重點摘要。
半小時後,正當你端起咖啡準備稍微放鬆一下時,一位工程師在 Slack 上敲了你一下:「嗨,PM,抱歉打擾你一下,想跟你快速對一下,那個『訂單搜尋』功能,如果使用者沒有輸入任何關鍵字就按搜尋,應該要怎麼處理?是要顯示所有訂單,還是要顯示錯誤訊息,還是有其他處理方式?」
你的太陽穴的青筋不斷抽動,因為這個問題的答案,就清清楚楚地寫在你剛發布的那份需求文件的第五頁,第三點,第二項的規格裡,而且,你還用粗體加了底線 ☺️。
當團隊有這樣的狀況時,我想可以判定確診為「文件失讀症」。
這個病症,是上一個病症的進階變種:
病根通常有兩個,而且往往是相輔相成的:
所以當你發現明明已經寫好文件,但是工程師總是習慣把你當做人肉解答機不斷提出問題,那麼在翻白眼想抱怨以前,我們不如思考該如何幫助工程師建立一個讓「看文件」比「直接問你」更有效率的習慣。
在刮別人鬍子前,要先把自己的刮乾淨,所以當然在我們想要求團隊看文件之前,先誠實地問自己三個問題:
如果我們的文件本身就是個災難,那我們就不能先怪團隊不願意去看。一個需求文件,如果讓工程師在 1 分鐘內,透過目錄和圖表或搜尋,可以找到至少滿足 80% 的資訊,那基本上可以算是一份可讀性、可用性很高的文件。
這是最核心的行動準則。
從今天起,戒掉直接在 Slack(或任何通訊軟體) 上直接回答問題的壞習慣。
當有人問你一個文件裡有的問題時,你的回答永遠應該是一個需求文件的連結,最好是能直接錨點到對應的章節。然後附上一句:「嗨,關於這個問題,你可以參考一下我們需求文件裡的這一段說明喔!」
這樣的做法之下你既回答了問題,也同時在訓練團隊如何自己找到答案。
不斷地在各種會議上,強化需求文件作為唯一真理的地位。
怎麼強調呢? 以下是你平時可以常常表達的語句,來個 洗腦 潛移默化:
我們需要記得,建立一個新習慣是不會在一朝一夕內完成,可能需要幾週甚至幾個月的持續強化。我們的耐心就是最重要的關鍵,畢竟你正在改變的不只是工作流程,而是整個團隊的文化。
好,我們來談談最棘手的狀況。
如果你做了以上所有努力,團隊裡依然有那麼一位工程師,不管如何都堅持不看文件,把你當成他的專屬客服,該怎麼辦?(OS:老樣子先鞭數十驅之別院)
那麼我會建議你可以考慮採取這些行動:
所以,下次當工程師又來問你一個「PRD 裡有寫」的問題時,請先壓下你心中的白眼(好啦我知道很難,因為我也會忍不住 ☺️),因為
每一次的提問,都是一次「訓練」的機會。
你的工作本來就不是當一個有求必應的「人肉搜尋引擎」,所以透過每次提問時,你需要有耐心地打開文件、貼出連結,才能訓練團隊的「自主工作」肌肉。
當你的團隊終於學會自己走進圖書館查資料,而不是總來問你這個館員時,你才能真正地被解放出來,去做其他更有價值的事。
只要當 PM 就會不小心練成的武功:
鞭數十驅之別院!!!